老公喝醉出上联“抱貂蝉,遇贵妃,问昭君,想西施”,老婆下联棒

来源: 昕梦倾城2023-08-16 08:04:12
  

中华大地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历史和文化。在悠悠岁月里,虽有些许历史记载中不再被现代社会所接受的习俗,比如曾经存在的童养媳现象,但更多的是那些经久不衰,代代相传的美好传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对联便是其中的璀璨明珠。尽管在当今时代,它不再像古时一样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但每当春节将至,对于华人来说,对联仿佛成为了传统的代言,是家家户户都想要参与的节日仪式。一纸红对,或是妙趣横生,或是意境深远,都能展现出汉字的魅力和汉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华大地上,自古流传着形式各异、名目繁多的文字艺术。其中,有一种名为春联、对子或对偶的特殊文化形式,简称对联。它早在三国时代就留下了自己的足迹。有人曾在江西发现一件神奇的文物:一个庞大的铁制十字架,刻有孙权赤乌年号的文字。

而让人惊奇的是,其背后,竟然镌刻着一副短小精悍的对联:“四海庆安澜,铁柱宝光留十字”。这足以证明,对联的历史之久远,深植于华夏的文明土壤中。

宋朝,一个因文学兴盛而被永远铭记的时代。由于宋太祖赵匡胤的政治策略,文人在朝中的地位逐渐上升,至于他的“杯酒释兵权”的故事,更是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佳话。

此外,军权的限制,文官体系的确立,更使得文学与书法成为那个时代最受推崇的艺术。民间亦受此风气所感染,对文人尤为仰慕。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对联的地位水涨船高。

对联与古代的诗歌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通过文字展现作者的情感与才华。不同的是,诗歌多以四句为基础,而对联则仅仅由上下两句构成。这样的格式要求其言简意赅,精炼而富有哲理。

尽管其形式简短,但对联的创作并非易事。它需要字字对仗,句中有句,意境深邃,寓意丰富。下联的内容更是考验作者的智慧与文采,众多下联中,更为洪亮、气度磅礴的总是更受欢迎。

宋朝的文人们,往往把创作对联作为展现自己文学造诣的绝佳平台,不仅为了得到众人的认可与赞赏,更为了彰显自己的文化修养和骄傲。

在明清之交,对联的艺术形式经历了一次变革,那时的对联已经不再局限于知识分子的小圈子,它以一种更为大众化的方式渗透到了民间。在那个时代,不需要每句都有深沉的哲理或精妙的对仗,只要句式和谐,上下对应,都能被称作对联。

这种变革使得对联逐渐从高雅的文坛下沉到百姓烟火之中,成为了一种流行的社交娱乐活动。那时,无论街头巷尾,茶楼酒肆,都能听到人们争相比赛、畅快吟咏的声音。而对联的魅力,如今仍旧未减。

在这背景下,有位名叫卢的绅士,身为一名骨董收藏家,他对历史文物和古代文学都有着浓厚的兴趣。每当他收到一件古董,总会探寻其背后的故事,每当他读到一句对联,都会为之深思。而他的夫人也是一个文艺的女子,两人常常互相挑战,一展文采。

但卢绅士却有一个小小的缺点,那就是太过喜欢饮酒。尽管酒能提神醒脑,令人欢畅,但每当他过度饮酒后,便会失去理智,口无遮拦。尽管他每次醒来都后悔莫及,但这个习惯却是年复一年,始终无法改掉。

卢先生身上带有双重的魅力:文采飞扬与酒色之痴。这也是他夫人最初对他一见钟情的原因。但是,随着日子过去,卢先生那渐渐加重的酒瘾让夫人倍感压抑,两人为此发生的争吵也日渐频繁。

某日,卢先生与友人饮酒,正当他欢声笑语之际,突然接到夫人的电话,电话那头是夫人责备的话语。面对朋友们,卢先生觉得十分丢面。于是,回家之后,他醉意酣畅时,与夫人提议了一个文学游戏,试图用这种方法解决两人的矛盾。

卢先生提出,若夫人能够接出他所想的对联下联,他便愿意放弃酒,一心一意跟夫人过日子。夫人欣然答应,但提醒他不能出尔反尔。

卢先生沉思片刻,然后抛出了一个看似轻松的上联:“抱貂蝉,遇贵妃,问昭君,想西施”。听到这上联,夫人眉头紧锁,她意识到了这其中蕴含的三个难题。

首先,这四句词的开头都是以动作为引子,而接下来则是历史上的美女。夫人知道,要与之相应,下联必须要有相应的结构。再者,这四位美女均是古代的代表,那么下联是否也需要与之相辉呼应?最后,这对联中,隐隐约约流露出卢先生对于美的追求,夫人应如何巧妙地与其对应?

面对老公的挑战,夫人并没有轻易认输。她的内心充满了对文学的热爱和自信,以及那份期望让丈夫戒酒的坚定决心。静思片刻,夫人用她那深厚的文学功底,回应出一幅惊世之作:“掷潘安,窥宋玉,歌长恭,看卫玠”。

这一下联之妙处,正如卢先生心中所想,首字是对应的动作,紧随其后是古代的四位英俊男子。与上联的四大美女形成了完美的呼应。不仅如此,这下联同样流露出了夫人对历史美男的敬仰之情,恰到好处的回应了卢先生的美女之意。看着夫人的坚定眼神,卢先生知道,他的酒瘾必须得到克制了。

在如今的现代社会中,众多的娱乐方式早已将文学类的娱乐,如对联,逐渐边缘化。与网络视频和手机游戏相比,对联不仅能培养人们的文学审美,还可以为内心带来宁静的力量,治愈忙碌的现代人。

对联这门古老的文化艺术,不仅仅应该被尊崇,更应该被传递、被推广。它的美,需要更多的人来发掘和体验。对于它的未来,你有何想法与建议?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关键词:

责任编辑:sdnew003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