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宁区国动办研发使用“数字民防”管理系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人防工程有了“智能监管员”
■谢亚静 国防报记者 贾勇
地下人防工程主要用于战时人员掩蔽,平时的维护管理工作容易被人忽视。如何确保工程内发生异常情况后能够及时得到处置?近期,上海市长宁区“数字民防”管理系统上线运行,它让这一难题迎刃而解。该系统能让一线巡检人员、人防主管部门领导及业务科室负责人同时获得情况反馈,在形成工作合力中实现人防工程应检尽检,提高了维护管理水平。
一
近年来,随着人防工程总量不断增加,长宁区工程维护管理任务重与维护管理人员数量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对此,该区国防动员办公室依托上海市雄厚的科技资源,组织研发“数字民防”管理系统,提高人防工程维护管理效率。
“一旦人防工程内出现人员擅自闯入、温湿度超标、易燃易爆及有毒有害气体侵入等异常现象,‘数字民防’管理系统便会自动报警。”上海市长宁区国防动员办公室主任赵冬兵介绍说,该系统的这一自动预警功能大幅度提高了工程巡检的针对性,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一线人手。
“减少了巡检次数,并不意味着减轻监管责任。”该区国动办将预警终端分别接入区民防工程管理所人员、区国动办工程科负责人、区国动办主管领导三个层面人员的工作手机,做到三级同报、人人有责,形成监管合力,促进隐患问题及时解决。
二
长宁区“数字民防”管理系统架构由3个端口组成:手机端、电脑端、大屏端,3个端口数据共享、一体联动。“这就好比一个人有了三头六臂,可以同时应对多种情况。”该区国动办工程科负责人叶国毅说。
手机端的优势是可移动,人防设施巡检数据线上采集的任务便赋予手机端。接到该系统预警信息后,一线管理员通过视频回放、现场核验等方法,确认风险预警是否属实。随后将确认结果、处置计划上传到系统平台,接受业务部门同步指导。
电脑端的主要功能是数据汇集和业务场景应用。依托建筑模型、数字孪生等技术手段,研发团队在系统平台上设计出一座要素齐全的三维立体人防工程。“通过电脑端对这座工程‘庖丁解牛’,可以引导一线管理员了解掌握‘哪个口进、哪个口出,检查什么、怎么检查’等巡检知识。”该区民防工程管理所负责人崔健告诉笔者,依托电脑端里的这座虚拟工程,可以让大家学会不少具体管用的维护管理方法。
大屏端的特点是可视化效果强。该区人防工程的数量、面积、位置等相关数据,在大屏端均得以直观展示,为指挥员实施决策提供有力信息支撑。
三
“我们研发该系统不是另起炉灶,而是添薪加柴再续火。”系统研发团队负责人介绍说,他们在上海政务云框架下开发“数字民防”管理系统,确保了网络安全自主可控。
此举还利于人防主管部门与相关部门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为平时维护人防工程及设施设备,战时精准使用人防工程、顺利实施人员掩蔽打下坚实的基础。
据悉,下一步,上海市长宁区国动办将围绕人防工程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这一课题,继续为“数字民防”管理系统赋能,打造功能更为齐全的人防工程“智能监管员”。
关键词: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